再生塑料使用不当,可致癌,但在水果批发市场,却屡现“再生水果箱”经过回收-粉碎-注塑等一些类加工程序,再次变成水果箱流向市场。
“再生塑料具有致癌性,再重复使用这种再生的水果箱,存在安全隐患。八家子地区被加工的水果周转箱,每天大约有数万只,这些水果箱不仅仅只是被加工一次,有的水果箱被加工了十几次,危害性肯定更大!”
非法加工再生水果箱 危害人体健康
7月14日,有市民反映,八家子地区的很多水果周转箱都是“再生”的。据了解,粉碎机将水果箱粉碎成大小不等的碎料,再注塑成大小不等的水果箱,水果箱“再生”已经不是秘密。
投诉:有人加工出售再生水果箱
市民反映,在八家子水果批发市场的东贸路一带,有大量的被回收塑料箱子,这些塑料箱都是水果周转箱,现场有加工点对这些水果箱进行粉碎加工。“他们每天一大早就开始生产,有的加工点还需要加班加点,一直工作到半夜。”刘先生说,粉碎塑料加工的声音特别大,非常打扰附近居民休息。
刘先生说,机器开动时的噪音十分巨大,即使面对面站立,也需要大声喊叫,对方才能够听到。而机器粉碎塑料时,会产生强烈的呛人气味,他认为这种刺鼻的气味具有致癌性。“我上网查找了一下,再生塑料确实具有致癌性,再重复使用这种再生的水果箱,存在安全隐患。”刘先生说。
向刘先生了解得知,在八家子地区被加工的水果周转箱,每天大约有数万只,“这些水果箱不仅仅只是被加工一次,有的水果箱被加工了十几次,危害性肯定更大。”刘先生说,很多市民只看到光鲜的水果,却很少注意到水果周转箱的问题。
暗访:三家加工点个个生意兴隆
按照刘先生提供的信息,7月14日,来到东贸路,由珠林路刚刚拐入东贸路,就看到路边堆放了大量的水果周转箱,沿东贸路向东行进,只见路边堆积的水果周转箱数量增多,在“中房上东花墅”居民小区一带,看到等待加工或等待出售的水果周转箱的数量约几万只。
一辆货车上已经架设了一台粉碎机,一男三女正在围着粉碎机忙碌着。观察看到,等待粉碎的水果箱已经堆积成小山,水果箱被从机器上部填入,粉碎的碎料则从机器一侧流出。水果箱的粉碎料大小不等,最大的碎料约火柴盒大小,小的粉碎料则如同粉末。现场气味巨大,如同电线受热后发出的刺激性气味。
在距离这处加工点东侧一百米外,还有两个紧紧相邻的粉碎机加工点。加工点老板说,这条街上有好几家加工点,生意都还不错,加工点既回收水果箱,也出售再生的水果箱,“小一点的一块钱,大的两块钱。”据悉,三家加工点的生意都很兴旺。
加工点老板说,塑料水果箱都不太“结实”,用一次就得回炉。“卖给我们后,先在这里粉碎,再注塑成大小不等的水果箱,就赚点加工费。”加工点老板说,目前一共可以加工出4种颜色的再生水果箱。
内幕:再生水果箱早已不是秘密
就在这时,一辆机动三轮车停靠在加工点前,三轮车驾驶员询问再生的水果箱价格,得到的答复是,再生的水果箱“小一点的两块钱,大的三块钱”。随即向加工点老板求证,得到的答复是,每加工一个再生水果箱,都可以赚一元钱利润。
与机动三轮车司机聊天得知,八家子地区有大大小小的水果批发市场多个,外地运送来的水果,需要在本地再包装出售,因此塑料周转箱有了巨大市场,“一天使用几万个不成问题”。三轮车司机说,仅他每天购买的再生水果周转箱就有千八百只,因此每天出售的再生水果箱不会少于万只,“都是再生的,这也不是什么秘密,反正也不是直接吃肚子里,就是有点味。”三轮车司机说。
据了解,塑料制品加工过程中需使用色粉、填料、玻璃纤维等,这些物质可能导致人体过敏,而吸入呼吸道更可能导致严重的急性或慢性疾病。此外,聚甲醛、聚氯乙烯、聚苯醚等多种塑料,加工过程中均可能发生热分解现象,产生的气体对人体可能有一定毒害作用。
2012年,环保部、发改委以及商务部发布“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”,规定提出11项禁令,其中明确禁止在居民区加工利用废塑料。规定提出,废塑料加工利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规定及《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》,以防止二次污染。